中国教育部认证出国留学机构
中国留学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
美国大学注册及录取委员会成员单位
搜索

冰山理论

时间:2015.04.22
地点:沃尔德_深圳


今天是2015414日,历史上的今天有故事。正如电影《泰坦尼克号》(Titanic)中所述,1912年的414日,船上时间夜里1140分,巨轮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,15日凌晨220分,大船裂成两半后没入大西洋。2208名船员和旅客中,仅有705人生还。不过,我今天要说的不是这部经典电影中“You jumpI jump!”的绝唱故事,而是与冰山相关的“冰山一角”理论。


在很多领域内,人们都曾提到“冰山理论”,如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于1895年合著作品《歇斯底里研究》(Studies on Hysteria),并在书中提出,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,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,即有意识的层面,剩下的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。而在文学领域,美国作家和记者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——欧内斯特·米勒尔·海明威于1932年在其纪实性作品《午后之死》(Death in the Afternoon)中,也提出了著名的“冰山原则”,且认为作者写作中只应描写“冰山”露出水面的部分,而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像补充。


海明威自己在写作中也践行这一原则,尤其在其短篇小说创作中,他尽量删除一切可有可无的语言,将其丰富含义与多样化的行文形式统一在简约的整体结构之中,简约且含蓄,形成其独特的“冰山风格”,颇具极简主义特色,推荐阅读《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》(A Clean, Well-Lighted Place)


文/英澳文案部Viann老师

2015/04/14